一、 疾病介紹
失智症(Dementia)是一群症狀的組合(症候群),由各種可影響記憶、思考、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大腦病症導致而成。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的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,推估2015年有990萬新增失智症案例,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。而台灣失智症盛行率及人口數,依衛生福利部(前衛生署,民100年)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,以105年9月人口統計料估算: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,而80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在未來的45年中台灣失智人均每天增加36人的速度在成長。
二、 疾病病程
- 初期:認知功能輕度障礙,日常生活尚可自理,外觀無異狀。
- 中期:認知功能中度障礙,出現明顯精神行為症狀,日常生活需要協助,
- 晚期:認知功能嚴重障礙,需完全仰賴他人照顧,外觀顯呆滯。
三、 臨床症狀
- 健忘,由其是剛發生的事。
- 溝通困難,無法找到合適的字詞表達。
-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。
- 對时间的概念混淆,搞不清年、月、日或季節。
- 做決定或處理個人財務方面會有困難。
- 執行複雜之家務時會有困難。
- 情緒和行為上之徵兆:
(1)變得比較被動,對各項活動及嗜好失去興趣。
(2)可能出現憂鬱或焦慮等情緒變化。
(3)偶爾出現不尋常之生氣或激動反應。
四、 治療方式
- 藥物治療:
(1) 膽鹼酶抑制劑:如爱憶欣Aricep、思能 Exelon、利憶零Reminyl等,主要針對輕至中度的失智症個案,可能的副作用有噁心、腹瀉、厭食、頭痛、嘔吐。
(2) NMDA受體拮抗劑:如憶必佳Ebixa、威智Witgen等,主要針對中重度失智症較為有效。主要副作用包括頭昏、頭痛、疲倦、便秘等。
(3) 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、抗憂鬱劑等,可用於改善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。 - 非藥物治療:
藉由環境的調整(熟悉的、穩定的、有安全感的)、安排活動、與其溝通方式改變,進行認知訓練、懷舊治療、光照、按摩、音樂治療、芳香療法、寵物治療、藝術治療等非藥物照方法,也可幫助患者情緒之維持。
五、 預防方式
- 增加大腦保護因子
- 多動腦
- 多運動
- 多社會互動
- 遠離憂鬱
- 不抽菸
- 避免頭部外傷
- 均衡飲食
- 預防三高
- 維持適當體重
六、 參考資料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/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
台灣失智症協會/認識失智症
南丁格爾居家護理所關心您的健康
諮詢電話:(02)8648-1908